的P被误读承者解密a继深度
最近区块链圈子里有个新项目Redstone闹得沸沸扬扬。作为一个专注链游的Layer2解决方案,它在11月15日刚刚上线测试网就引发了热烈讨论。有趣的是,开发团队Lattice声称这个项目是"受Plasma启发的Alt-DA链"——这个说法耐人寻味,特别是考虑到V神在Redstone发布前一天刚刚发表了一篇讨论Plasma复兴的文章。 说起Plasma,老玩家们应该不陌生。2017年以太坊遭遇大规模拥堵时,这个解决方案应运而生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:交易所转账要排队几个小时,Gas费高得吓人,整个社区都在呼唤扩容方案。Plasma就像一场及时雨,承诺能解决"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金融场景"。 简单来说,Plasma的思路很巧妙:只把关键数据(区块头/Merkle Root)上传到主链,其他数据都存在链下。如果运营者作恶,用户可以通过"Exit Game"机制把资产撤回主链。听起来很美,但问题出在细节里——这个机制对智能合约支持相当不友好。 举个现实的例子:假设你在Layer2的DEX里存了100个ETH,结果Plasma运营者突然跑路。这时候你想把资产提回主链,但你的ETH实际上锁在智能合约里。谁来执行这个提款操作?如果让合约所有者来操作,那不就等于给了他挪用资金的机会?这个死结最终导致了Plasma的没落。 现在让我们回到Redstone这个新项目。很多人把V神的文章解读为给Redstone站台,甚至传言他可能投资了这个项目。但经过仔细研究,我发现Redstone其实更像是Optimium的改良版,而不是真正的Plasma继承者。 Redstone的防作恶机制设计得很巧妙:它先发布数据的"指纹"(datahash),设置一个挑战期。如果有人质疑数据真实性,运营者必须在链上公开完整数据。这个设计比传统Optimium更安全,因为像Arbitrum Nova等项目是同时提交Stateroot和datahash,一旦运营者拒绝回应挑战,问题就麻烦了。 Redstone和Plasma最大的区别在于数据可用性保障。Plasma最大的软肋就是无法彻底解决数据扣留攻击,而Redstone通过创新的挑战机制完美规避了这个风险。它的运作流程更像是在Optimium框架下的一次升级。 我特别欣赏Redstone对挑战者的激励机制设计。挑战者需要预存一笔相当于数据发布成本的费用,这既防止了恶意挑战,又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。这种经济模型设计展现了团队对博弈论的深刻理解。 在我看来,Redstone的诞生反映了Layer2技术的发展正在进入深水区。项目方不再简单地复制已有方案,而是开始针对特定应用场景(这里是链游)进行深度优化。这种趋势值得关注,但也提醒我们要保持理性——不要被营销话术迷惑,要透过现象看本质。 最后给个个人建议:如果你关注Redstone,不妨多研究它的技术白皮书,而不是被"Plasma复兴"这样的标签带节奏。毕竟在区块链世界,真正的创新往往藏在技术细节里。Plasma的前世今生
V神的文章与Redstone的关系
为什么说Redstone不是Plasma?
总结思考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今夜CPI数据引爆市场,以太坊强势领跑,比特币能否后来居上?
- 11月底加密市场观察:狂欢后的冷静期来临?
- 11月16日市场观察:通胀降温与加密热潮下的投资机遇
- 比特币投资心理学:为什么你总是被主力割韭菜?
- 华尔街的数字恐惧症:当传统金融遇上加密浪潮
- 以太坊经典16美元关口成拦路虎:空头机会来了?
- 加密货币市场展望:BTC站稳脚跟,山寨币蓄势待发
- FTX巨额加密货币转移背后:2亿美元抛售潮为何没压垮市场?
- 为什么我坚定看好Theoriq:一个改变DeFi游戏规则的项目
- 资深交易员李隆:11月29日比特币以太坊行情深度解读
- 9.12市场观察: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博弈
- 当圣诞老人遇见区块链:一场数字时代的礼物革命
- 2025年8月20日:加密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
- 以太坊再创新高,1875美元成关键分水岭
- 狗狗币遇冷:昔日网红币为何风光不再?
- 以太坊深夜突袭:2230关键点位能否一举突破?
- 狗狗币再现过山车行情:16%暴涨后的横盘隐忧
- 三大潜力币蓄势待发:这波涨势能走多远?
- 8亿美金期权到期日:加密市场的惊心动魄时刻
- 青蛙币王者归来:1400万美元新资金涌入,市场情绪高涨
- 搜索
-